浦城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快捷登录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[原创] (集体古诗)七律. 三地六子连诗贺岁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2-17 06:02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3-2-17 01:41
8 z) w- z% l7 L. M. h+ c若用妍花新叶春来暖,就不容易误解了,个见。

; A5 K0 F# n2 ?' F ( b6 ~) ?; y1 T8 B
     谢谢!妍花新叶春来暖,也许这样明了一些;花开新叶春来暖,作者也许认为更诗意些。都是善意认真,我们大家互相探讨,共同进步,让浦城的诗坛更加繁荣!$ x) n! V" h& O* o4 u4 Q

" n& q7 e! u9 v, j4 B9 a
+ x) D4 o7 K/ j( G; p0 ^9 T! _& h+ b! }; Z8 P/ e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7 06:22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3-2-15 18:11
- ^  E" S1 T8 D! B( @燕闹旧梁喜气传。
4 n5 e2 H0 [- r7 \- o孤平了。
1 e/ X  I" P/ v/ ]
9 H( [- |6 R4 v1 S3 o4 k. A. i* e
燕闹梁喜气传---改一字燕闹梁喜气传可能会合律些了,不过这要,有空碰到刘老师,我转达一下你的意见,征得他的同意才行。谢谢!
% T2 u1 }* }2 o9 G6 V4 \ ) D) O' t/ U" z* j8 }1 C

9 ^8 Z$ `: Q6 F7 S- Z7 y8 r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7 06:5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广东 来自 广东珠海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7 06:02
' v- e" i  \5 O6 Q; z* k' K谢谢!妍花新叶春来暖,也许这样明了一些;花开新叶春来暖,作者也许认为更诗意些。都是善意认真 ...

0 c" ^8 s; j7 Y: Y集句诗,用词需更精炼,突出少而精。诗友们,新年好!离多聚少,网上聊聊。各抒己见,互相探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7 10:06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
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3-2-17 06:59 , k+ Y. X) |$ e' i
集句诗,用词需更精炼,突出少而精。诗友们,新年好!离多聚少,网上聊聊。各抒己见,互相探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09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3-2-15 18:11 + d# i9 B( [- P1 V
燕闹旧梁喜气传。/ w& u7 r$ u2 s: l# E5 \
孤平了。

9 n/ H' X# B$ y7 B
$ I) q, Y1 b4 Q. I# [5 q6 P    昨天问刘老师了,没有孤平,是对句相拗救,谢谢提出,也谢谢刘老师给我上了律诗基础知识一课!! j& ?  g4 ?$ q8 X  Q* @
5 T- j  ?) P1 E+ t

% L% Y& `$ ?  k6 v! |
8 H9 {) E0 }0 q& j5 h  u
9 h$ X( W; B7 k. C2 F. [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19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3-2-19 07:35 编辑 / G9 J. p3 F9 X8 h9 E. B

$ c; X# N/ A, P3 \/ P拗救  
8 t0 O# F0 Z! y, B) h2 f" Y: h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 ----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,# v- S# }8 R* m; M
      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,叫做拗句。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,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(见下文)。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(五言 "平平仄平仄",七言"仄仄平平仄平仄")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, 但是,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,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。现在再谈几种拗句: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,但是前面一字用拗,后面还 必须用"救"。所谓"救",就是补偿。一般说来,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,后面必须(成经常)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。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:1 h9 D9 }2 N; w
  : M" W" M$ K3 c9 i6 y- d/ G& n# |
   (a )在该用"平平仄仄平"的地方,第一字用了仄声,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,以免犯孤平。这样就变成了"仄平平仄平"。七言则 是由"仄仄平平仄仄平"换成"仄仄仄平平仄平"。这是本句自救。  4 ?" Q0 |! u, z6 |
   (b )在该用"仄仄平平仄"的地方,第四字用了仄声(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),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。这样就成 为"仄仄平仄仄,平平平仄平"。七言则成为"平平仄仄平仄仄,仄 仄平平平仄平"。这是对句相救。  . H4 N- P* S* t  {: o9 H0 L1 J
   (c )在该用"仄仄平平仄"的地方,第四字没有用仄声,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。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。这是半拗,可救可不救, 和(a )(b )的严格性稍有不同。  
- f0 k! o6 e+ B6 s: J    诗人们在运用(a )的同时,常常在出句用(b )或(c )。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,又构成对句相救。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。并加以说明:  
  G$ Z& ^( ~! L: b4 `+ W
) A/ J# n' K3 J& }: D7 i  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  
$ P& \; X1 [9 R              ---李白
1 O' y4 r. H' L3 D& q  
! X: L4 w# b& C9 X我宿五松下,寂寥无所欢。3 Y- }& z' N4 A( w$ k
田家秋作苦,邻女夜舂寒。  R$ Z% u2 J3 b0 @
跪进雕胡饭,月光明素盘。
  h0 v) K, ?. s' R% O令人惭漂母,三谢不能餐。, H" w. n8 h: }* x' c" }
* G5 J  h  ?3 ^+ `3 L. r
   第一句"五"字第二句"寂"字都是该平而用仄,"无"字平声, 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,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,和第二句同一类型,但它只是本句自救,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.  $ k" p: F( r' h& o

9 ?) f2 O: k% W& U       天末怀李白   
0 Y/ P- L3 x: Q9 n# E              --杜甫  
/ ~7 }' t. V7 V" B& r" X. ~* W, G$ N. z4 U: L1 c# v& y
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% y! o; A5 o) q6 F; g* o
鸿雁几时到?江湖秋水多。
: A; I' z' Y+ I5 {5 n文章憎命达,魑魅喜人过。
  \+ z0 c7 c) ^应共冤魂语,投诗赠汨罗!  
9 ~8 H7 h8 K( E- N1 k3 h% e
- O) s7 \6 {$ k' R& }8 ]. E( z3 U   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,用"平平仄平仄"代替"平平平仄仄"(参看上文)。第三句"几"字仄声拗,第四句"秋"字平声救。这 是(c )类。  2 W' C* t* l: D6 r3 u- `

* J8 A1 ~, k5 X( V8 F& b赋得古原草送别 ; U2 g+ }9 K/ _5 r5 B
       --白居易 
8 I9 |( _% Z; H  g: z2 m1 v 
' k3 @5 D( Z8 g# [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.
# h/ K# e5 S. c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* E, E$ i0 h5 U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7 A) |$ Z3 ?+ g" U, M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: c* Q* g) b) u3 @" z" X! B- E# F

  X% D( v3 b+ z3 y$ |" N2 [" B: R  第三句"不"字仄声拗,第四句"吹"字平声救。这是(b )类。) A! \4 c& `7 Q) s

" w: e9 r6 Y* L! K* f0 ^$ P4 c  咸阳城东楼 2 c: S: m1 z/ C5 t, Y. z# q
     [唐]许浑  
! i; @! J3 n/ Q7 W" d; a( i$ C4 o一上高楼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/ _) a( A# _/ Z4 @. X; T8 N
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' ^4 C: b! ?; t5 y( h- h# r* q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5 f9 b$ h; s3 k+ w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$ X0 ~" v. B. b$ ^' W" d$ K
* H' J  J# U- i9 X
    第三句"日"字拗,第四句"欲"字拗,"风"字既救本句"欲"字,又救出句"日"字。这是(a )(c )两类相结合。
6 Q0 U( m. e- _" z4 R' q5 T' R9 B9 A+ z4 _
  新城道中(第一首) 
+ M/ n) m- f% l" o. k9 ~# |            --[宋]苏轼  
  \' ?$ M7 m8 g  M6 S
% j' R$ I% H* h" M/ J东风知我欲山行,吹断檐间积雨声。
. U! e5 f* T6 V+ N- Q& i) P岭上晴云披絮帽,树头初日挂铜钲.
4 E1 K  a4 V: B1 _. _野桃含笑竹篱短,溪柳自摇沙水清。/ r7 Z& X/ `' |; y
西崦人家应最乐,煮芹烧笋饷春耕。  & M, O6 q' l) V1 N( @  N
( e) b) ?# ^* x
      第五句"竹"字拗,每六句"自"字拗,"沙"字既救本句的 "自"字,又救出句的"竹"字。这是(a )(c )两类的结合。
) I9 Z2 C0 d% `9 A
4 a9 M( P8 a9 `: _; m! N4 q9 v  夜泊水村 ' @- ?- b0 O) }, A  Y* f+ R6 g! l
     ---陆游  ) E3 _8 p8 H6 S; ~# U
; q" t+ \! _' r* d# c
腰间羽箭久凋零,太息燕然未勒铭。4 V  u- S, _% R" d! K2 p
老子犹堪绝大漠,诸君何至泣新亭?
# T. ~$ M6 v+ z一身报国有万死,双鬓向人无再青!$ o: D4 {0 P3 i/ r  B0 E
记取江湖泊船处,卧闻新雁落寒汀。/ H+ i8 s2 }! c3 M* a3 I$ E

! p# A, y, e8 ?  第五句"有万"二字都拗,第六句"向"字拗,"无"字既是本 句自救,又是对句相救。这是(a )(b )两类的结合。  由此看来,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。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,其 实是用了拗救,仍旧合律。这种拗救的作法,以唐诗为较常见。宋代 以后,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、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。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。但是,知道了拗救的道理,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,是有帮 助的。+ T8 l# N6 b3 n7 S5 f) s, c
; c7 J, m. o) U- z" ?( I. {" O- M

% Z) P+ G# J1 [$ k. N; z* G6 ?1 F% m* S4 f- n
8 [4 j. y4 `# z* f* Q- T

' w4 W% w( m; U$ z$ s0 ^7 P0 E; }8 H/ {/ w4 I' B: A3 z

# `& ~9 J" j* U
9 E1 r# s- x. o. {* ]% i) r! c3 U% A! c& F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30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3-2-18 20:42 编辑
0 X: t1 J8 `( I; |  F
. J( L9 }  \, f3 b- {
$ d' M6 b/ K# U4 K& v- a$ z) Q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----转帖/ D+ x: ~; r) m
8 a# X! W( F3 ^1 V6 l3 I
   拗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即便是王力先生的著述也未能详尽。现在有关拗救的论述中,有一篇我最推崇的网上文章,题为《对“拗句”与“拗救”的全面总结》,由于篇幅所限,文中没有举例,但因为采用的是“穷举法”,所以内容非常清晰、详尽,我相信对你必有帮助。

0 |' n( n: }0 a" W  F6 H7 Q % D4 W! P  W& q6 O7 L# n* f
   对“拗句”与“拗救”的全面总结. i8 x; \$ j# l- _( \
    “拗句”和“拗救”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,某种意义上也是近体诗(格律诗)的重要基石。然而长期以来,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被真正搞明白,从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(如对“拗体诗”的定义)。本文旨在全面地梳理“拗句”和“拗救”的种类以弄清其本质,也为大家的诗词写作提供便利。
2 E# ?/ @! z8 M 2 H' ~" k& y  K, o, P* C7 _
     常见的对于“拗句”的定义是: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。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,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(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,其它的都可以称为“不依常规”),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。我经过反复思索,深感只有从概念的外延出发,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,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;同时我觉得“拗句”绝对有别于“病句”,必须抓住“拗句”和“拗救”之间的本质联系,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——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(但不一定必须)完成对句救的句式。2 f3 j! A& g; c
      我的方法是穷举法,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(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)。必须说明,为了方便起见,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(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)。
" r! J* z8 C$ S% }! Z- V  7 F' h  }8 T3 j. a8 m
     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,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。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,5个小类,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。
% U: G% t6 p3 ~4 o0 M     第一大类:律句(无须被拗救的句式,8种),又分为:" A7 R5 y& ~5 i2 \$ ~
I.  4个基本句式: 0 N9 _1 s( W, {0 j
* m- I% _0 R4 g/ U' W
A1   仄仄平平仄  
5 Z& l% v/ v2 K2 U+ p6 v& SA2   平平仄仄平  
; l0 I0 x) a' h5 U$ E1 `A3   平平平仄仄  
! h" R1 G: c/ P+ X7 Y+ Z2 X+ FA4   仄仄仄平平  
3 m9 X6 E& D& ^. D2 ^0 O( e
% K! g: p1 `- A" z4 t8 r/ e- Y! ?- JII.  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:
) q$ ~. e$ _! q7 w# z ' P1 @4 k/ J4 g6 U0 H  _0 C% H
B1   平仄平平仄   ——A1的变体  ( Q/ ~; T2 m, a, T% {# H  E9 P) {% l
B2   平平平仄平   ——A2的变体  
/ i$ X6 m# U  ^4 r0 ?8 aB3   仄平平仄仄   ——A3的变体  7 f* K( d0 W% z8 ^2 c
B4   平仄仄平平   ——A4的变体  , S- f% c1 s% l
& A1 G4 b# j! H% s: q
第二大类:拗句(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,7种),又分为:  1 g0 c' q- G" Z! G
1 ]6 p% I& U- c4 \
I.  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:  5 d1 }2 ]% z8 r
3 ]5 l* r* U4 f2 `4 [8 [
C1   仄仄仄平仄   ——A1的变体  
+ e+ |3 d% E- Q8 H+ I+ O. ~; BC2   平仄仄平仄   ——A1的变体  ; H6 w$ h) W* Q* E$ d: Q" J2 v
C3   仄平平仄平   ——A2的变体,称为“句内救孤平”  : h8 j/ q( C" _( X
C4   平平仄平仄   ——A3的变体,称为“特拗”  $ I# O$ L# m! d$ m* t7 b* Q

% h  k- ~- Z1 ?+ I5 hII.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(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):  
( s) }* C3 U4 J2 C
5 G2 A# E, |( `D1   仄仄平仄仄   ——A1的变体,对句必须为B2,称为“大拗”  
! _5 a* P' D7 _% n1 L! MD2   仄仄仄仄仄   ——A1的变体,对句必须为B2,称为“大拗”  6 O. [2 S7 X4 c
D3   仄仄平仄平   ——A4的变体,出句必须为C4,也称为“特拗”  ) h7 a5 C% y* w; y) N
    (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)  1 e& g; i4 s3 w( I/ O
   + t$ O& \  `, z( W
    这里就必须再说清楚,我们对拗句的定义是“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(但不一定必须)完成对句救的句式”。“已经完成当句救”指的是C3、C4和D3,其中C4和D3之间又构成了对句救。换言之,除了C3,其它的6个句式都“有必要完成对句救”,其中D类的三个句式不可以单独使用,所以“必须”完成对句救。
. d9 M, L7 v3 e
4 F: _9 A: m/ b, L1 e7 I  第三大类:不拘句(就是病句,17种),包括:  6 q+ q8 q3 `1 i6 G% V/ [

9 V* ?% h8 v9 s3 l' Z' \E1   平仄平仄仄   ——D1的变体  
5 S9 Q( T* P% w+ dE2   平仄仄仄仄   ——D2的变体  
# I1 D0 n0 d. _E3   仄平仄平仄   ——C4的变体  
+ }, J: o4 O0 x0 P7 \8 o- tE4   平仄平仄平   ——D3的变体  % d4 Z# J5 ~: j( U! D7 H

' v  B$ {, |0 z  O( bF1   仄平仄仄平   ——A2的变体,称为“孤平”  : s: Q3 }" Y; Z3 h' L% }5 s* l9 ~) `
F2   平平仄仄仄   ——A3的变体,称为“三连仄”  
: H/ _5 f: k% m$ j+ p8 _F3   仄仄平平平   ——A4的变体,称为“三平”或“三连平”  / q5 T: _' E3 X" N  n3 U1 k

, p1 G1 R; X+ U2 e0 F) a9 ]G1   平平平平平  
/ R- }: F) b2 o( `" P( EG2   仄平平平平  5 `, J# J* G/ e# v
G3   平仄平平平  
) d, I3 e6 b1 Q' [) u2 \- z% K. S1 mG4   平平仄平平  
- v; r) l+ I2 T% D! S4 |# I: rG5   平平平平仄  
* y3 ~1 G) @& n- WG6   仄平仄平平  6 f) C$ V0 W( B
G7   仄平平平仄  0 w- F  @. Y% e4 c- G
G8   平仄仄仄平  ( A0 s; f2 \: k# B
G9   仄平仄仄仄  3 B- D% ~( u. H8 [/ {
G0   仄仄仄仄平  
  L( `6 {; T$ k9 { * j9 P& i" z' w- W" G, y; B
      正如我使用了不同的符号,其实不拘句也可以稍稍细分的。E类的4个句式属于“大拗”和“特拗”的变体,它们的地位是有争议的:有的意见就认为其中的某句或某句是“特殊的拗句”,可以在诗中使用。我所以将它们排除,是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太低了,并不比别的不拘句更常见。F类的3个句式是基本句式的变形,它们几乎是格律诗的“禁忌”(尤其是孤平和三平),出现频率甚至远低于其它的不拘句。而G类的10个句式就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了,基本上可以无视。2 w9 Q% G& P; k3 m' W

* J* }+ F' _2 r9 q$ r+ `
. g* t: [9 i' e/ k1 u6 }/ H- S* d  Y! K4 v5 f8 V
" k4 o& |" K$ p! p0 \
6 b. p! Z: ?8 f! P( S, o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36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8 20:19
5 l; S7 z; C4 C/ ]9 ^( r0 n拗救  
( }- p+ c6 ?0 e# y2 E/ v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----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,
' v) N% \2 c1 B3 _. @8 U+ @      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,叫做拗句 ...

& F. r% I, ~$ t& K& C% m规矩太多,难成方圆,只怪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.哈哈就是偶尔路过也受益非浅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18 20:39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8 20:09 ) g/ F& @! c* D( N
昨天问刘老师了,没有孤平,是对句相拗救,谢谢提出,也谢谢刘老师给我上了律诗基础知识一课!* R( l* i, X8 X

+ X2 U8 e$ x( K$ M* m! @ ...

* e9 H4 f8 R) \7 I! e$ ~本人也上了一课。谢谢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18 20:4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8 20:30 1 @; ~" a+ v: [3 Q8 T! Y
拗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即便是王力先生的著述也未能详尽。现在有关拗救的论述中,有一篇我最推崇的网上文 ...

. l9 |9 n$ I9 l' i) D5 L谢谢半山先生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47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浮盖闲云 发表于 2013-2-18 20:36 $ r) }+ o% t8 [- p6 v- T
规矩太多,难成方圆,只怪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.哈哈就是偶尔路过也受益非浅

2 ]2 ~, S  X9 {4 X
( ~  [! \6 t& B; W+ [4 D我们都是诗词的爱好者,很多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,在浦城我遇到了许多老师,都让我受益匪浅!:81:
1 Y" _! N* Y  n5 P: u1 r9 u2 a$ T: H5 T3 e9 f4 ?# _9 W

8 k, v4 e+ ]2 E/ Y( i# h: H0 V# k7 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48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广羽山人2号 发表于 2013-2-18 20:40
% v* K1 N  {0 ]/ E( O  f2 j' [谢谢半山先生!

, C6 i+ r# G. J' A! a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8 20:56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
本帖最后由 niuniu1 于 2013-2-18 20:58 编辑 ' U1 j2 [1 B! z) s

& i4 L8 e  K  {2 _4 l8 a3 q2 N+ ?论坛好热闹呀,好多天没上了,大开眼界啊{:soso_e112:}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9 06:40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广东 来自 广东茂名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8 20:19
8 Z6 Y4 l& N( |" q7 `& b/ {拗救  
. H8 L: e& N# [5 H) W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----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,
7 f2 V. i( @2 O* ?( E3 H      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,叫做拗句 ...

- `' U- v, i7 {* L' I8 na )在该用"平平仄仄平"的地方,第一字用了仄声,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,以免犯孤平。" l5 o2 i+ x( y) K* a
0 s+ P$ \. Q# q* e6 i$ }1 A
孤平只能在本句拗救,平仄可在对句拗救,这是常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2-19 06:4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广东 来自 广东茂名
本帖最后由 春雨秋风 于 2013-2-19 07:42 编辑
( m* W: M  X: f6 O
半山 发表于 2013-2-18 20:19 # X3 \- n5 B( U* P. q6 @
拗救  
: C9 p& i$ K  h! Y9 K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----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,
0 K5 x. }* A, C9 b' U' K) r      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,叫做拗句 ...
5 ~3 y0 u, _* [. i1 X

" I* b, k( L1 x; W+ h) F- H9 L' Ya )在该用"平平仄仄平"的地方,第一字用了仄声,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,以免犯孤平。
* @, n. D! Y1 }3 [( k! f8 \7 ]" O1 G' y0 e  {* Z+ V) t
孤平只能在本句拗救,平仄可在对句拗救,这是常识。

8 v8 p3 n3 ?  ]5 K- L; ]0 T4 c% A3 g$ A9 H8 H- [9 F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免责声明|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:0599-2842928邮箱:675062596@qq.com|广告服务|小黑屋|手机版|手机版|浦城论坛 ( 闽ICP备12022352号-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)

GMT+8, 2024-6-2 10:2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