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4-3-27 10:03 编辑
' y- P. ]! E) j1 U. Z# d; }$ L6 F6 ?( ]8 B
4 z0 [0 R2 w3 h! a; Y" y9 ?
刘老师的首句没有犯孤平。颈联欠工是对的。{:soso_e181:}
- S7 v0 }: h9 J0 T0 `& M p/ P& c, R, }. z! k
“孤平的定义是,律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”。0 h* [1 }: X2 j& P
按你的这种说法,此诗首句用的仄脚的句子,也没有用韵,只有一个平声,所以谈不上犯孤平。 至于仄脚的律句中,单个平声是否犯孤平?今古人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。各自争鸣是好的,如有不同的看法,大家各自保留意见好不? & [" Y6 p8 F% e- p/ o
孤平 ' N9 X9 } t; I: X
所谓孤平,指的是平脚的句子--五律“平平仄仄平”这个格式和七言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的句型中,除了韵脚的平声字之外,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。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,就是孤平。就是说,五言句的第一字、七言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,而不能用仄声。孤平是律诗的大忌。在唐代的律诗中,几乎可以说绝对没有孤平。, @+ V$ ~! R9 P G) L
王力先生亲自组织学者在《全唐诗》里寻找犯孤平毛病的律句,结果只找到两个例子:
4 G, H |1 K5 e0 D “醉多适不愁。”(高适:淇上送韦司仓);
4 J+ @5 ]$ G9 J “百岁老翁不种田。”(李颀:野老曝背)。 “' ~/ h1 J% M( `; q/ }$ V# U4 w
( ~( ` y* ]$ A9 \& q z, Y8 T醉”字应平却仄了,“老”字也是应平而仄了。
k0 k$ S8 s3 @& c" K/ B# c6 y7 S& I& h+ J. i
这两句犯了孤平的律句,也许是高适、李颀属一时疏忽所致,也许是故意用古诗所容许的平仄,因为高、李都是盛唐初期的人,当时诗律未细,可能也是一个原因。不管怎么说,在唐宋千万首诗中几乎找不到犯孤平毛病的句子,已经足以证明孤平是诗人极力避忌的一个毛病。科举时代,试帖诗不论作得多么好,如果犯了孤平,就算不及格。4 C( O4 `. c6 s
8 a& Q/ s9 b. e2 q. _$ c8 _ w: y
) m2 t9 ^7 g; {' F6 k
( D/ k. \" A7 m+ q2 l! m3 J& V, f/ {) ^1 S7 g
" d7 d$ K, |2 K& l8 A* [2 {9 P
& s7 \* O' `+ n( Q. q1 d
/ g H8 G" J; G% O" g7 `9 T: E. M0 M: } ~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