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16-11-8 14:34:35
|
显示全部楼层
|阅读模式
|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
宁静以致远,淡泊以明志 x& z% ]! v% e I0 {2 `
' W( {. f" ^( [- o5 v5 w% n3 B; C) M3 {# L1 q8 I
“夫君子之行: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
7 r0 M! a) z( U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静无以成学。慆慢则不能研精,险躁则不能理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
% T+ H- x$ }& h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”!3 w A7 c0 O( J0 W+ R3 U
----------出自诸葛亮<戒子篇>: `" ^3 x8 ?. p- B1 c9 B% q1 y
那时的孔明,躬耕南阳,心忧天下。在清风明月中读史,在竹林泉石旁对弈,日观风云变幻,* O1 I |- P0 N) L" q* w
夜察星斗转移,不问名利,不求闻达,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济世之才,已经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 r$ g+ e7 ]3 d: H5 `
就,当他离开卧龙冈时嘱咐切勿荒废农事,此去若大业能成,那时将回来继续享受这田园之乐。. p f/ ?: V# v! r m
这一去,矢志不渝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作为蜀国丞相,身后未留下一分私财,留下的是千古1 x8 k. F$ T+ c" i
流芳的精神,以及那一句话,时时告诫后人,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。2 M l6 W5 j c# K
李白有诗云:“花间一壶酒,对影成三人。”含有淡泊与宁静的意境。贾岛诗曰:“鸟宿池边
2 f* F( b0 E8 U+ u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那宁静中静静的敲门声久久回荡,更是平添了不尽的韵味。“明月松间照,清6 x3 [. v- ^/ q. }
泉石上流。”这是一种饱含永恒的宁静,令人神往。然而太多的时候,我们大都无法驱逐内心的6 x2 ?* Q3 a$ A- A2 E4 [
烦躁,烦心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的心,令人苦闷,无法自拔。而淡泊,就是滋润你的+ V' C8 g2 p- ?% p6 O: x, F
心田的甘泉,清馨凝神,平抚燥热;而宁静就好似催眠的歌谣,无论多么阴暗的夜色,带给你心
3 a5 ]3 D5 f1 |7 K* _底的安然。淡泊其实是一种自得其乐的思绪;宁静其实是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情。德才兼备者的操% f. x4 R! y' {1 @! A
行,是以情绪安宁来涵养心性,以生活朴素来提高道德层次的。人生在世,不免被各种诱惑所吸$ Q1 u3 K7 E; m. C# M0 D
引,名利、金钱、美色、地位等等。当这些占据你世俗、慌乱的心时,有限的精力就会被瓜分,
$ S" M! M* s* X" n& U费尽心机忙于应付它,竟然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志向已经丢失。. e+ U& u; L) a0 Y! S
就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求学时,曾经给自己明了远大的志向,那就是“为了中华之崛起而& q. l/ m8 Q0 r
读书。”总理的明志,无疑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明志时的楷模。试想想,一个人,如果仅仅
$ Z7 B; D& `; D7 z' c; L4 _9 F为了将来升官发财而读书,即便他在人生的路上会有所作为,但他难以得到群众的爱戴,相反,/ [ U( M$ I6 M/ T' o1 ~
甚至有可能因自己极度的自私自利而走向人生的歧途,沦为人民的罪人,被人民所抛弃。所以,. b0 F' F. w7 A3 Q5 m
我们既要明志,更要明远志,高尚的志,有意义的志,坚守正道的志。我们不能明为一己私利私
5 Q! u2 l2 b5 F欲而造恶他人和社会的志,如果这样做,那就不能算明志了,而应该算作是利令智昏。
; h. N5 ~5 d$ A, G& l" {) U4 z 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,也是一个烦躁的时代,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。面对现实,只要
# Y8 Q! R. m3 N4 V1 o Z9 x宁静、淡泊,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就会活得充实、轻松。古人讲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* P0 ?0 N0 p+ ]5 u- }0 X& a
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的。不修身,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?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加强学习,不断提高5 X" O. a3 z1 v4 c
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。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,不暴躁,更不暴跳如雷,而是心态平和,泰然处! S' _ X, ~4 D3 u
之,坦然面对,这是性静。一个人一生应该有目标有追求。为了实现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,坚定3 X' {3 W! W" s( z/ S
不移而义无反顾,尽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心,不追求缥缈无定不切实际的幻想。特别是在1 I+ \. R% j, V* ^
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面对声色犬马等种种诱惑,无杂念邪念,不因自己的一念之差而饮恨 ?: B/ M' B- a0 Y
终生。这是念静。在工作中,在生活中有时难免与人争论。这时要做到平心静气,以理服人。应
9 T, G5 `# h8 [, P' v# ?( t$ c j该考虑如何用事实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,保持内心的平静,情绪稳定,设法寻找解决问题、化解
9 k' G0 N4 F+ l1 k# C# \1 v矛盾的方法。这是意静。即使在极为愤怒的情况下,发作之时,能有理有利有节,及时让自己平
1 M# y3 {( q: A9 ?( B7 I6 G静下来。行事在于行静,不急躁、不毛躁、不鲁莽,摒弃急于求成,压住阵脚,稳扎稳打,努力
~6 f' _, H$ k R; S- ^思考并实施最佳策略而致胜。; ? _# j8 b7 G& J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,一千个人,也许会有一千个理解,但我宁愿坚持自己的理解。淡泊 F' Z. {* B! I9 j$ H' ^* V
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,综合而言之,就是告诉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努力超脱名利,努力超脱 ~8 t2 \, _% Q1 l; a
世俗,努力做一个明白的人,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,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,做一个不仅仅有利
! X" Z% }& }3 C" B( k+ h, t于自己,还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人,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坚守正道,坚走正途。7 U, j V: C- l" }# |! M" D. ?5 B; P
: {. Y' @9 t% ]3 C% e- e( [ |
|